乳源洛阳镇:“螺+稻+N”共作模式描绘乡村振兴好“丰”景

10-02 46阅读 0评论
作者 潘俊宇 2024-10-02 12:47

韶关乳源洛阳镇地处南岭山地腹地,平均海拔600多米,是南岭高山茶生长的宝地,也是大力发展有机农业、生态农业、特种经济林、林下经济、森林康养旅游等绿色产业基地。

日前,笔者来到海拔550米的月街村稻田边,映入眼帘的是成片成片的金色田野,阵阵稻花飘香,一望无际的稻田美不胜收!这是洛阳镇整治撂荒地、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成果——冯志德的家庭农场开展的稻螺共生项目,不仅迎来了稻谷的丰收季节,也为众多怀揣返乡创业梦想的农户点亮了希望的灯塔。

占地三十亩的稻螺共生项目,每亩地产量高达1100斤稻谷,经过加工,即可有700斤的优质大米供应市场。在这里,不打农药、不施化肥的种植理念与适宜的气候条件相结合,确保了每一粒大米的天然纯净。“螺蛳能消耗掉稻田里的部分虫子和杂草,从而提高稻田的产量。”冯志德说,经过试验示范,以“螺+稻”的共作模式让螺在稻田中得以休息并捕食害虫,同时为水稻提供必要的生长养料,实现了真正的绿色无公害生态种植,届时亩均可增收1000元左右,每亩增收约40%。

冯志德的农场不仅专注于稻螺共生,还扩展了养殖业务,常年养殖鹅200余只、黄牛20多头,水面种植养殖面积达到50余亩,其中30余亩用于水稻套养鳅、螺,另外两个鱼塘养殖了几千条鱼苗。冯志德还非常乐于分享自己的养殖技术,为更多村民开启创业之门。他常说:“很多村民因劳动力不足无法外出务工,或者面对资金技术有困难时,我便邀请镇上的农业小分队——‘驿米阳光’科技特派员、志愿者来农场帮忙提供技术指导、资金申请等,也邀请附近村民来种植水稻、除草,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。”

展望未来,冯志德计划扩大农场规模,建立高山农业种植养殖基地,与同行共享经验,共同走向富裕。洛阳镇农业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,在推广“螺+稻+N”共作模式前,水产技术推广有关部门会先进行试验、示范,等技术成熟后才进行大面积推广,以降低养殖户的风险。

接下来,洛阳镇将继续通过“驿米阳光”特派小分队等渠道,开展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技能培训,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鼓励创业带动就业,优化创业环境,为农民返乡创业提供有力支持。从“孔雀东南飞”到“大雁争相归”,洛阳镇正沿着一条人才回归、助力乡村振兴的共富之路坚定前行。

南方+记者 潘俊宇

通讯员 肖芳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46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目录[+]